網頁

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

金門迎城隍小百科-浯島邑主城隍

「城隍」之名早在「易經」之中就有記載,唐以前的城隍一般都定位為城池的守護神,唐以後才由自然神轉變為人格神,且由忠臣義士出任。明太祖朱元璋則是將城隍信仰予以制度化的第一人。他曾將全國各地的城隍神爵級化,敕封京都及開封、臨濠、太平、和州、滁州這些和他淵源較深的城隍為王爵,秩正一品。其他各地的府、州、縣城隍則序依敕封為二品的威靈公、三品的靈佑侯、四品的顯佑伯,金門城隍因屬縣治,即可稱為顯佑伯


當城隍是有條件的,他必須是生前勤政愛民,有功於當地的地方官;他必須是開發當地,著有勞績的功臣;他必須是不畏權勢,為人耿介的正直人士;他必須是積善行孝,濟弱濟貧的行善者;他必須是生有異能,能造福鄉民的靈異者。
文史工作者楊天厚與林麗寬老師表示,金門城隍廟共有三處,位處金沙鎮田浦村的「泰山廟」又名「東嶽泰山廟」,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(公元1392年),廟中供奉的城隍爺與城隍娘是由山東省分火而來,在爵級上屬「都城隍」,因此,一般信眾才會說「東嶽城隍最大」。


另外二座縣級城隍廟,則是金城鎮金門城村的「古地城隍廟」與金城鎮後浦的「浯島城隍廟」。起建於明洪武二十年(公元1387年)的「古地城隍廟」,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城隍廟,金門城「古地城隍廟」迎城隍的神誕時間是農曆五月十七日。(金門日報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